2008年8月12日 星期二

前出師表翻譯

引用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i.FM0BiGHxr2uSoVnuc7cy6Qzg--/article?mid=1222













臣亮上奏:先帝創立帝業還沒成功,劫在中途逝世!現在天下分裂為三國,而我們益州卻民窮財困,這實在是國家危急存亡的緊要關頭啊!然而朝廷內的侍衛之臣仍勤奮不懈,忠心的將士,在沙場上不顧性命奮勇作戰,這都是追念先帝會給他們特殊優厚的待遇,想要報答在您的身上啊!您實應擴大見聞,多多聽取臣民的忠言,以發揚光大先帝所留傳的德業,鼓舞志士們的勇氣 ;不應該任意看輕自己,引用一些不合義理的例子來做比喻,以至於阻塞了忠臣進諫的管道。

皇宮和丞相府,都是屬於同一系統的行政機關,賞善罰惡不應該有不同的作法。如果有做壞事而觸犯法令的,或是盡職為善的,就該交付主管官員去判定刑罰或獎賞,以表明理下公平開明的政治作風;不應該存有偏見私心而使得宮內府外用法的標準不一致。






侍中、侍郎郭攸之、費禕、董允等,都是賢良忠實的人,他們存心忠誠而謀事專一,因此先帝選拔他們留給陸下任用。臣以為宮裏的事,無論大小,都要先徵詢他們的意見,然後再去實行,一定能補救缺失疏漏,收到很大的效益。






將軍向寵,品行善良、處事公平、精通軍事,先帝以前試用他,就稱讚他「能幹」,因此大家決議推他做都督。臣以為軍營裏的事務,都和他先商量,一定能使軍隊和睦團結,人才無論優秀或低劣,都能得到適當的任用。






親近賢臣,疏離小人,這是西漢前期所以強盛的原因;親近小人,遠離賢臣,這是東漢未期所以衰微的原因。先帝生前,每次和我談論到這件事時,沒有不歎息痛恨桓、靈二帝的昏庸。侍中、尚書、長史、參軍,這些都是忠貞信實、肯為節義犧牲的大臣,希望陸下能親近他們,信任他們,那麼漢朝的興隆,便指日可待了!






我本來只是一個平民,在南陽耕種為生,祇想在亂世中苟且保全性命,不想向諸侯求取名位。先帝不因為我低下粗野,竟委屈地貶低自己的身分,接連三次到茅舍來訪問我,並以當代的大事和我商量,因此我非常感激,就答應為先帝奔走效力。後來遭遇大局逆轉,在我軍戰敗、時局艱難的時候,奉到命令接受任務,到現在已經二十一年了。先帝知道臣處事謹慎,所以臨終時把國家大事託付給我。自從接受遺命至今,早晚憂慮勤勞,深怕不能完成先帝付託給臣的任務,因而損害了先帝知人善任的大智。所以在五月間帶兵渡過瀘水,深入到蠻荒之地。現在南邊已經平定,軍備已經準備充足,應當激勵士氣,北伐平定中原,希望能盡臣微薄的才能,消減邪惡的曹魏,復興漢朝,還都洛陽,這才是臣用來報答先帝和盡忠陸下所應該做的。至於衡量輕重緩急應興應革的決策,和盡力提供忠實的意見,就是郭攸之、費緯、董允的職責。






希望陛下把討伐逆賊復興漢室的任務交付給臣,如果不能成功,就請嚴辦臣的罪過以祭告先帝的英靈。要是沒有增進德行的嘉言,就責備郭攸之、費禕、董允等人的怠慢,用來表明他們的怠忽之罪。陸下也應自我省察,藉此來詢求治國的良策,察納正直的言論,深切追念先帝臨終的遺訓,能這樣臣就受恩感激不盡了。現在就要遠離陛下出征去了,在寫這篇表文時,不禁涕淚交流,也不知道表上所說的是些什麼話,實在感傷至極。
Categories:

1 則留言 :

  1. 文章中有些「陸下」應該是「陛下」。

    回覆刪除